亲爱的家长朋友:
童之舟家长课堂开讲啦~
很高兴今天由童之舟一线教师 李琼老师 跟大家分享
《教授孩子直接获利的语言技能--提要求》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孩子直接获利 ,帮助孩子沟通的,具有功能性的,可以减少部分问题行为的语言技能,就是初级提要求技能的教授。
一.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教授孩子提要求?
其实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就会提要求,比如饿了,冷了,尿湿了,用哭声要求喝奶,加衣服,换尿布,所以提要求的技能是特别重要的,同时也是能对说话者产生直接获得好处的。
然后我们都是需要沟通的,即使没有口语,也可以用眼神,手势,动作,或者图画,文字进行沟通。当然口语是受限制性较少的沟通方式,但是有些孤独症宝宝没有口语,或者会自言自语,或者鹦鹉学舌的重复别人的话,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功能性沟通的口语,那么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具有满足孩子自身要求的功能性沟通语言技能。
还有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很多问题行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无法进行正确的提要求。比如小朋友想要获得妈妈的注意力,但是又不懂得说:妈妈,看我,或者妈妈跟我玩,偶然一次不小心把瓶子摔破了,妈妈回应说:啊,怎么了。于是小朋友就成功的得到了注意力,就是摔破瓶子的行为被强化了,以后可能会增加这样的问题行为来向妈妈要求注意力。
还有一点家长们做好了提要求,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因为家长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家长也与孩子喜爱的需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且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建立起一个初级的良好的沟通方式。
二.我们教授提要求,选用自然环境教学法。
也叫随机教学法(简称NET)。用于语言沟通教学时,可以定义为:通过等待学习者发起对话,在学习过程种,启发孩子学习使用更多的语言,来提高学习者学习语言能力的方法。
自然环境教学法在日常生活种随时都可以进行,使技能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强化,而不是在特定环境中得到强化。另外说明一下,提要求不限于口语,也可以是其它的形式,比如,手势手语,图片沟通,文字沟通等。
三.怎样教授提要求,有那些步骤?
首先,在家中放置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或者活动,要注意,不能让孩子随意拿到物品,谁能看到但是却拿不到,被家长控制起来。
接下来,引发学生对于物品或者活动的动机,我们可以用以下建议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
把玩物品,比如是小汽车,那就可以拿着小汽车在孩子面前开来开去,如果是饼干,可以把饼干在孩子眼前晃动一下,然后家长自己吃掉,而且表示吃得很香的感觉。也可以说叫“引诱”孩子。
可以设置为可以重复进行的游戏,比如用积木搭高楼,那么可以推到又搭起来。
也可以控制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给孩子纸,但是笔不给,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笔产生动机。
也可以展示孩子喜欢的图片,比如孩子喜欢荡秋千,看不见秋千就不会提要求,那么出示图片时,可以激发孩子荡秋千的动机。
可以让孩子喜欢的活动暂停,比如孩子喜欢转圈的游戏,可以转几圈然后停下来,孩子就有需要继续活动的动机,可能就需要说“转”或者“还转”“再转一次”
还可以家长先看一下孩子喜欢的物品,然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鼓励孩子进行表达。
第三步呢,等待孩子展现兴趣。孩子展现兴趣的表现有哪些呢?会有比如,用手抓物品,或用手指物品,或者用眼睛看着物品,或者或说我要玩汽车。这些都提示了我们,孩子对物品产生了动机或者说兴趣,表明他想要要这个物品,这是就是一个教学的时机,家长可以抓住时机,辅助孩子表达教学的目标语言。
还有就是要在孩子表达了我们要求的目标语言后,马上立刻尽快的把物品给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活动。此时可以不对孩子进行社交性的强化,比如,你太棒了,你提了一个要求。因为孩子需要的就是那个物品或活动。
四,我们举例子说明一下。
举一个例子,玩汽车,爸爸把小汽车在小明面前开来开去,小明看到了,要伸手,爸爸赶紧伸手指一指汽车,小明也指一指汽车,爸爸把汽车给到小明手中。这个例子中爸爸控制喜欢的汽车,拿在自己手中,然后进行引诱,因为孩子还不会用口语表达,原来的基础行为是伸手抢东西,所以爸爸对孩子的目标行为是:用手指物品。爸爸提供的辅助是:示范孩子用手指。孩子也完成了目标行为,所以爸爸给了孩子汽车,强化孩子用手指物品提要求的行为。
还有一个例子,图片提要求,妈妈在桌子上放着饼干和水杯的两张图片,然后拿起饼干在小丽眼前晃,孩子伸手时,爸爸马上拿起小丽的手去拿饼干的卡片给到妈妈手中,妈妈赶紧把饼干给小丽。妈妈先是布置环境,准备好饼干。然后时引诱孩子,晃动饼干,要保证不被抢走,可以举高一点。孩子伸手,动机出现,进行教学,目标行为是用图片进行沟通,所以辅助者爸爸手把手辅助小丽拿起了图片给到妈妈手中,妈妈把强化物饼干给到孩子手中。在此说明一下,图片沟通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所以也可以作为无口语或者口语不清晰,并且具备一定视觉配对能力孩子一种提要求方式。
还有一个,关于喝水,妈妈把水杯放在桌子上,小红想喝水了,看着水杯,妈妈辅助“妈妈,我要喝水”,小红说“妈妈,我要喝水”。这个例子中,妈妈首先布置环境,控制物品,把水瓶放在桌子上,这个桌子小红够不到的,而不是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小红看着水杯,这时就展现了孩子对喝水的动机,此时妈妈就可以开展教学了,孩子已经会说:我要喝水。妈妈的目标是拓展孩子能力,增加称呼:妈妈,那么就辅助说“妈妈,我要喝水”,小红说出了目标语言,妈妈就把水杯递给了小红,也就是给与孩子强化物。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使用指一指,图片沟通,口语进行提要求。后者的口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是受限制较少的沟通方式,也是我们家长心心念念的能力,那么如何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呢?这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宽的大项目,我们在后续的家长讲堂中分享给大家。
五.提要求中会遇到的两个问题。
1. 辅助下孩子也没有出现目标语言怎么办?我是要执着的进行很多次吗?我们还给不给孩子强化物呢?
如果孩子在我们辅助下,还是没有出现目标语言,比如,目标语言行为是“我要吃红色彩虹糖。”辅助了三次孩子还是没有完成,比如说的是“我要吃彩虹糖”,我们要给孩子彩虹糖吗?如果孩子很努力了,并且没有哭闹,抢东西的行为,那么可以给孩子彩虹糖,我们要鼓励孩子的尝试或者说是努力。注意如果对于等待能力差的孩子,也可以尝试两次就可以给与强化物或者说奖励了。
2. 随机教学法是由大人掌控还是由孩子掌控的呢?
要注意的是,自然教学法,是由学生掌控的,而不是有我们大人掌控的,怎么理解呢?举例子说明一下,大人拿着小汽车引诱孩子,但是就是没有展现出想要的表现,那么我们就没法开展教学。而不是问孩子“你要不要汽车?”即使孩子说要,那可能也不是真的想要。所以我们不能问孩子要不要之类问题,只需要引诱孩子的动机,如果没有出现,那么我们可以更好物品,如果孩子当下对很多物品都没有兴趣,那么可以暂停,考虑孩子是不累了,困了或则身体不适,可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行。
六.提要求可以教授哪些内容呢?
通过提要求从不同维度拓展口语技能:
✱对眼前物品提要求,对看不见的物品进行提要求。
✱句子长度的拓展:单字-词语-动名词--主谓--主谓宾--加入修饰词:形容词,方位词。
✱从语言的功能进行学习。
那么当孩子可以对眼前可以看见的物品进行提要求了,就可以对看不见的物品进行提要求,与以上能看见的物品进行提要求是相似的,同样,先要布置环境,找到孩子可能感兴趣的物品,制造缺少物品的情境,制造动机,当孩子展现动机,比如疑惑的表情,四下寻找,望着家长求助,家长就可以进行辅助孩子,完成目标行为,并且给与强化物,也就是孩子所缺少的物品。比如对于在玩拼图时,制造缺少一块的条件,那么可以对缺少的一块可以提要求。也可给与酸奶,但是不给吸管,让孩子的缺少的吸管进行提要。又比如对于整包的饼干,大人不主动帮忙撕开,让孩子要求大人帮忙撕开包装。
在提要求过程中,我们如何拓展孩子的口语技能呢?
可以从语言前沟通技能的眼神提要求,到手指示提要求,然后是口语提要求,进行句子长度的拓展,从名词(比如汽车,饼干),动词(比如摇,开),动名词(比如吃饼干,推秋千),主谓语句子(比如爸爸抱),主谓宾句子(我要饼干,我要吃饼干),加上修饰词的(我要吃巧克力饼干,我要红色汽车),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比如:我想玩柜子上面的球)等等。
从语言的功能进行学习,可以是初级的获取实际物品,或者活动。
还可以教授孩子提问信息的能力,比如孩子提问什么(如这是什么?),谁(比如他是谁?),哪里(比如妈妈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什么时候(比如现在什么时候,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怎么(如我们怎么去公园),为什么(比如她为什么哭了?)。
另外还有做出解释或说明(比如你先涂胶水,再贴上)。
还有要求注意(比如轻拍别人,或者叫别人的名字或者称呼,比如妈妈“妈妈,看我”,)。
以及移除厌恶刺激,也就是学会拒绝(比如我不玩汽车,我饱了,不吃了,让一让)。
还可以教授请求帮助(帮我打开饮料),以及礼貌用语(我可以玩你的汽车吗?请让我过去,谢谢。)
说明一下,尤其是没有建立初级提要求技能的孩子(就是不会提要求,或者是在对实际物品,几个简单的动作或活动提要求的孩子),这些提要求技能的教授首先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动机上,然后是孩子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比如“我要红色汽车”,需要确定孩子是喜欢“红色汽车”,然后我们还需要确认孩子可以听懂或者说理解“汽车”和“红色”两个词语,而不是因为我们家长想教孩子这个内容,而教授。所以我们不可以拔苗助长。
另外请家长们不要误以为只有口语是提要求的一种方式,手势,手语,图片沟通也属于沟通方式。
七.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 教授提要求技能中用辅助的消退
2. 教授提要求技能中需要做到泛化
再说一说提要求中的辅助或者说是帮助,我们想一想,我们是希望孩子独立的提要求,还是希望孩子离不开我们的辅助呢?当然是具备独立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逐渐的从多的辅助逐渐减少到少的辅助,目标是独立完成。举个例子,辅助说泡泡,辅助是paopao,少一点的辅助是pao,再少一点的辅助是p,更少一点的辅助是一个口型,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增加或减少。
还要说说提要求泛化的问题,泛化包括三方面:材料,人物,环境。举个例子,孩子会在家里跟妈妈,对自己的一个水杯提要求:我要喝水。那么我们还要看孩子换一个杯子会不会说,跟姥姥会不会说,外出时会不会说,如果这三方面都可以,那说明我们教授的技能泛化成功了,就是说孩子真的学会了这个技能,如果不会呢?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进行对应的教学。
关于教授孩子直接获利的语言技能--提要求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有没有帮助到您呢?如果有那就行动起来吧!